博物馆万花筒

数字时代,创造力也能被量化吗?

2024年08月16日

 

 

创造力,似乎一直是一个难以评估的抽象概念。然而,随着现代科学的深入发展,创造力正逐步揭开其神秘面纱,成为可量化、可分析的对象。在“中欧美博物馆合作倡议·第四场对话”中,戈勃朗基金会亚洲区董事兼首席执行官约翰·戈勃朗(Juan M. Gabarron)以“戈勃朗方法”(The Gabarron Method)为例,展示了他们如何将教育与创造力相结合,并对创造力进行科学的分析和测量。

 

 

约翰·戈勃朗完整演讲视频

 

 

诞生:教育与创造的融合

怀着对艺术和教育的深厚热忱,戈勃朗基金会将创造力的培养视为一项使命,相信可以通过适当的教学来提高主体的创造力,以艺术释放人类潜能。而20世纪80年代诞生的“戈勃朗方法”,则是基金会对于教育与创造力融合的探索成果。该方法以“观察、线条、色彩、光、声量、空间”六大关键要素为基础,通过意图、刺激、好奇心、联想、艺术语言和娱乐等一系列精心设计的流程,协同作用,产生长期影响,以激活大脑不同区域,全面培养学员的创造性思维,并提升创造力水平。

 

02.jpg

戈勃朗方法核心流程

 

 

创新:数字时代的拓展

新时代与新技术带来的挑战和机遇,促使戈勃朗方法从传统的面对面互动模式,逐步向线上拓展。基金会开发了一个在线培养创造力的平台,引入了人工智能、数据和生成式人工智能等新技术。该平台还设定了参数化的关键绩效指标来跟踪学习效果。这些指标包含认知阶段的信息的阐述能力、理解程度、反应能力以及专注力水平,也包含创造阶段的思维的流畅性、灵活性、独创性以及整合能力。平台会根据预设的指标对用户的作品进行参数化评估,让每一次创作都成为可见的进步。

 

03.jpg戈勃朗方法在数字平台上的一个应用实验:用户可利用图示左侧的10种颜色,自由完成色彩搭配创作

 

 

实证:有效性的科学检验

当创造力变成了可测量的数据,戈勃朗方法对于激发创造力的有效性,便有了更为科学的检验方式。基金会曾与卡米亚斯主教大学和马德里康普顿斯大学的神经科学系合作,以戈勃朗方法为核心原则开发了一款培养创造力的应用,并对其进行检测。

 

 

04.jpg

实验测量了使用该应用前以及使用几周后静息状态下大学生志愿者的大脑活动

 

 

实验使用了脑电图数据采集系统,以监测大脑皮层不同区域的神经元活动。研究结果显示,与未使用该应用的对照组相比,长期使用戈勃朗方法的个体在大脑创造力区域表现出显著的激活与提升。这一发现不仅验证了戈勃朗方法的有效性,也为其在更广泛领域的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05.jpg

实验使用的64通道高密度脑电图数据采集系统能够捕捉大脑在不同波段的脑电活动

 

 

应用:创造力孕育之地

戈勃朗方法的应用实例还展示了创造力的变革性力量。曾有一位饱受失明、失聪、哑疾之苦的人,在抑郁的深渊中,通过戈勃朗方法找到了希望,不仅走出绝望,更发现了隐藏的绘画天赋。从黑暗走向光明,从沉默走向表达,这正是创造力的巨大力量。

 

 

06.jpg

在戈勃朗方法的帮助下实现新生的真实案例,展示了艺术治愈和启迪心灵的力量

 

 

创造力的力量远不止个人的成长与蜕变,更是推动全球各行业发展的不竭动力。作为创造力孕育之地的博物馆如果能将戈勃朗方法应用到实际中,巧妙运用博物馆的藏品、主题和项目,吸引游客的参与,激发他们的创造潜能,这将能够更好地促进博物馆持续繁荣发展。希望在未来,每个走进博物馆的人都能受到启发,并拥有创造的勇气。

 

 

约翰·戈勃朗  戈勃朗基金会亚洲区董事兼首席执行官
约翰·戈勃朗是一位经验丰富的管理者,曾在博物馆和相关机构内工作,精通项目策展、非营利组织运营、艺术教育、活动管理和国际关系。他还是一位出色的业务发展专家,毕业于凯洛格-港科大联合开办的高级工商管理硕士学习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