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万花筒

来自公元前13世纪的低语:书籍、记忆与文明的传承

2024年06月25日

 

在大英博物馆内,拉美西斯二世时期(公元前13世纪)的纸莎草纸低语着跨越千年的记忆:人生匆匆,尸骨归尘,同侪皆化泥土,唯有书籍永续其记忆。宁有一卷书,胜过坚固房屋、远西神庙、巍峨堡垒或圣地立碑……智者已逝,若非著作传承,其名亦将湮灭。

 

 

切斯特·比蒂纸莎草纸四号(反面)

 

 

路易·高塔尔(Louis Godart,三任意大利总统前文化顾问,在「中欧美博物馆合作倡议·第四场对话」中,表达了与这段文字的共鸣:书面记录能够跨越时间的长河与帝国的兴衰,向世界传递永恒的记忆。

 

 

路易·高塔尔完整演讲视频

 

 

拉美西斯二世之后,埃及的法老们仍然世代坚守着,以图书馆和博物馆将人类思想从死亡中抢救出来。在那位埃及无名抄写员于纸莎草纸上写下这段绝妙文字的千年之后,托勒密一世和托勒密二世法老于公元前三世纪建造了亚历山大图书馆,馆藏超过七十万份纸草文献,与亚历山大博物馆相辅相成。

 

 

19 世纪德国艺术家根据考古资料绘制的亚历山大图书馆艺术效果图

 

 

深谙记忆与书籍重要性的不只有埃及的法老们,尼罗河流域之外,其他文明也被书籍的魅力和神奇力量吸引。罗马的图拉真大帝、卡拉卡拉大帝和雅典的哈德良大帝,都建造了规模宏大的图书馆,以保存和传承帝国的文化和智慧。

 

 

哈德良图书馆遗址

 

 

记忆的传承,并非只属于历史胜利者的特权,它也为战败者指引了命运的前路。在以色列的历史中,“星之子”巴尔·科赫巴曾发动叛乱(公元132-135年),反抗罗马和哈德良皇帝的统治,但最终战败。反抗者们不愿屈从,也不惧死亡,他们提出的唯一的投降条件是:只要《托拉》得以保存。

 

古籍的教诲胜过盲目绝望的叛乱,更能确保那些坚守信念者的生存。经过三年的战斗和数以万计的死亡后,犹太人意识到,以色列要保护与传承他们的记忆,不应该依赖武力,而是依赖书籍。

 

 

《托拉》,又称《摩西五经》,犹太教经典中最重要的部分

 

 

回到当下,路易·高塔尔重申了博物馆和图书馆作为人类记忆的圣殿的重要地位:在这个被战争和怀疑撕裂的世界中,唯有记忆能够透过书籍和文物,让我们通往知识与安宁之境。

 

“失忆之人以冰封之身永逝。”法国历史学家乔治·杜梅吉尔(Georges Dumézil)如此写道。因此,路易·高塔尔在探讨博物馆与图书馆的未来时呼吁,“若我们欲使文明免遭漫长死寒之苦,需教导后人,让博物馆与书籍成为记忆的守护者。”

 

 

路易·高塔尔  三任意大利总统前文化顾问

考古学家、山猫学会(成立于1603年)会员、法兰西铭文与美文学院(成立于1663年)学院成员。他曾出任卡洛·阿泽利奥·钱皮(1920-2016)、乔治·纳波利塔诺及塞尔焦·马塔雷拉三任意大利总统的文化顾问。